【立足城市之4】當台北觀點佔領高雄捷運
-還有我們為什麼要做Podcast
攝影/文:洪立
近日搭高雄捷運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:
高捷裡播放的影片是:韓國人「#想對台北說的話」。
最近在捷運的月台等車時,頭頂上的螢幕輪播著許多廣告,像是「#唐綺陽講星座、#Vogue、#ELLE」,有時也有「#關鍵評論網」的冷知識內容,都短短的。反正無聊沒事就加減看看在播些什麼。
比較印象深刻的,是marie claire(#美麗佳人)- 一個流行時尚、彩妝美容、生活娛樂、名人明星...的一個媒體,也出了不少雜誌。最近看的好像是一個蠻紅的YouTuber。我平時蠻喜歡看廣告,像是燈箱廣告、海報、甚至宣傳品等等,也許可觀察一個城市現在在想什麼。不大記得詳細內容,但裡面幾句話引起我的注意。
她提到了台灣生活,講了蠻多對台灣的看法,人啊事啊文化之類,最後有個奇妙的就是「台北:我想說」,內容是說想在台北生活,如果可以打造自己的家那會很棒之類的。初步了解應該是個在台北生活的韓國人,相當合理。
只不過我心中的OS是:「台北說你個頭啦!」,我在高雄,不明白為什麼需要看這樣的內容。
也許看的人沒去過台北,也不一定了解台北,但透過電視播放,不論你來自哪裡,好像你就「該」了解台北。其實 #沒什麼好大驚小怪,我們都曉得大部分 #媒體都在北部,久了形成北部觀點是相當自然的事情;但事實是,多少台灣人不住台北,日常生活都透過一個個的螢幕,去認識北部人看台灣的模樣?
這樣會不好嗎?
我以前在台北生活了一陣子,當你在那「首善之都」的時候,其實久了就比較不會有南北差異的感覺。但,台灣小嗎?南北差異其實還真的很大。
我很好奇一件事情,大家也可以討論看看:若所有台北以外的人每天看到的都是這樣的內容,會不會漸漸的也培養出北部觀點呢?會不會覺得自己家鄉城市有什麼好瞭解的呢?
然而,高雄並不寂寞,因為也不是唯一一個。
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,是以前看電視尤其談話性節目,來賓們討論熱烈,你一句我一句,有時會提到像是「#林森北路 怎樣怎樣」(我們的林森路一條到展覽館一條在五甲)、「#忠孝東路 怎樣怎樣」(我們的忠孝二路有夜市),小時候我還真不懂路在哪,會問長輩,這些路是在哪裡怎麼沒聽過?後來才知道,原來大家預設的,都是你應該要了解我們再聊的,都是「台北的路」。至今電視看久了,其實還沒有很習慣。
若不住台北是要怎麼知道 #市民大道 啦。
會這樣說是因為他們開頭都不會說是在「台北」,因為大家都在台北,他們預設觀眾朋友應該都懂。
搭個捷運有感而發,就借題發揮一下。那會有什麼影響?台灣主流的傳播媒體自然在北部,若不是北部新聞至少也容易是北部觀點,要南部大概只有 #社會新聞 吧,出人命、腥羶色是最多的。不過近年「謝謝」大家的政治角力,高雄聲量因此提升不少,關注度大增。好事嗎?城市品牌形象也不全然正面。
電視新聞這樣的比例較嚴重,然而進入網路時代,大家以為地域的束縛消失了嗎? 不!那些不論是藝人、廣告還是品牌,甚至是YouTuber,連最近很紅的「#Podcaster」,有名的也大多都是在台北,還常常聊到他們平常會出來吃飯,那些好像都離南部好遠好遠。
永遠都是 #電視裡的台灣,#台北裡的台灣,而不是 #各縣市中的台灣。
講這些,其實沒啥好辯論的,我就單純不甘願。所以,我們才做了自己的Podcast《城市好過日》,因為不管你要聽藝文、環保、時事、政策的......內容,大部分都在台北,在隱隱約約之間,帶給你的,都是台北人看台灣的觀點。如果要與之抗衡,高雄也得有根基於這座城市,自己的論述。
雖然我們力量很小,但要繼續努力!
【立足城市】是洪立的影像與文字隨筆,洪立曾居住過台灣南部兩大港都高雄與基隆,目前為好過日影音創意總監,亦共同主持【城市好過日】Podcast節目。